基层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工作

我所开展“学习周立三院士学术思想和崇高品德,为和谐研究所建设作贡献”活动

  •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07日
  • 打印本页

2008年5月27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农业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立三同志逝世1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深刻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日前,所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党支部、所属各部门认真开展“学习周立三院士学术思想和崇高品德,为和谐研究所建设作贡献”活动。

周立三院士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40年在重庆北碚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地理研究所至今,我所走过了近70年的辉煌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周立三院士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经济发展,为了科学事业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见证了我所从成立到逐步壮大的全过程,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所优秀的文化精髓。开展纪念活动就是要号召全所职工学习周立三院士优秀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这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所的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研究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指出,向周立三院士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急国家所急,把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思想;学习他献身科学、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

周立三院士坚持地理研究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三大学术成就无不与当时的国家迫切需求紧密结合,一是倡议组织了新疆综合考察,为建国初期新疆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开创了中国农业区划研究,针对1960年代我国农业生产遭受的严重挫折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农业区划研究为调整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开拓了国情分析研究新领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议,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正是因为他总是站在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开展科研工作,他无愧于“杰出的战略科学家”的美称。

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为了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不惜克服艰难险阻,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即使到了80高龄,他始终坚持科研工作,时常挑灯夜战。在病魔缠身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牵挂着国情研究的进展。为了体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理念,他坚持去世后不要墓地,将骨灰撒入长江。

周立三院士一生中领导和组织了很多重大的科研任务,他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与他为人正直、待人宽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他常说,在学术上要“兼收并蓄”、“博采群长”,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优良品质和博大胸怀,他才可能被誉为“科学工作者的楷模”。

周立三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注重调查研究。在具体问题探讨上,他反对急功近利,不搞大题小做,而是“小题大做”,即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使论点具有说服力。他承担的科研任务中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表现出一个科学家认真踏实、不图虚名的优良作风。

通知要求全所以党支部和研究室为单元,从5月初至6月上旬,紧密结合研究所科研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座谈讨论会,学习周老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的思想,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的精神,学习他宏观把握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战略层面思考为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知强调,通过学习周立三院士的学术思想和崇高品德,全所广大科技人员要以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做到科研工作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科研工作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研究所的创新三期目标、创新文化建设与和谐研究所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4319号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6882010 025-86882020 025-86882030 传真:025-57714759 信箱:niglas@nig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