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太湖站),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批准设立,地处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南泉街道(31°25′15″N,120°12′59″E)和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街道(31°2′1″N,120°25′16″E)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7.5公顷,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全球湖泊生态观测网络(GLEON)的首批站之一。

    太湖站发展目标:开展浅水湖泊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科技服务,构建太湖及其流域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数据库,阐明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厘清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打造湖泊科学观测、试验研究、治理修复的创新策源地。

    科学观测方面,包括湖体32个点位的季度/逐月调查采样、环湖15条河流的逐月水质监测。水质指标有水体营养盐、水下光场、叶绿素a等;水生态指标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此外,太湖站长期开展蓝藻水华、底泥污染、沉水植被生消动态变化等专项观测,服务湖泊治理、修复、保护等国家需求。

    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发展有害藻类生态学、湖泊光学、湖泊水文与水动力学、恢复生态学等研究方向,围绕湖库水源地保护、蓝藻水华防控、内源污染控制、生态系统调控等科学问题研发并推广了多项原创技术,包括高光谱近感水质监测技术、湖库水质水华预测预警技术、浅水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等。

    太湖站在科学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并跑全球湖泊型野外生态站。是国内十余所知名大学的野外教学基地,每年接待6000余人次来站实验、访问与交流。依托台站毕业的研究生中,5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0人获院长优秀奖。太湖站与丹麦、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开展长期合作,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太湖站无锡本部)

(太湖站东山分部)

(常规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