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

    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鄱阳湖站),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31°2′1″N,120°25′16″E),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建。鄱阳湖站于2012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观测网络(CERN),2020年入选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3年获批生态环境部首批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区域综合站。

    鄱阳湖站发展目标:立足鄱阳湖,辐射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以“监测–研究–示范–服务”为核心任务,聚焦湖泊流域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及湿地保护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紧扣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水生态安全保证与鄱阳湖流域的国家与地方重大科技需求,建成国家级湖泊湿地科学综合研究基地、科普宣传与教育基地,以及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高水平平台。

    科学观测方面,包括鄱阳湖水体及其洲滩湿地关键要素逐月调查采样。水文水环境指标有水位、温度、营养盐浓度及标准化学环境指标等,水生态指标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湿地生态指标有水–土–气–生等因子。鄱阳湖站建有生物、化学分析等6个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鄱阳湖生态环境要素最全面的数据生产和提供单位,相关数据已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发展湖泊流域水循环与湖泊水量变化、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湖泊湿地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管理四个研究方向,支撑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洪旱灾害防治、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流域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鄱阳湖站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五年来,提交并被ZB/GB采纳咨询报告8份,有效推动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鄱阳湖站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科研人员开展务实合作,为国内外湖泊与湿地科学、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

(鄱阳湖站站区)

(常规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