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

    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简称天目湖站), 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11月建成,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沙河水库东岸海伦山(31º16′8″N, 119º24′32″E),占地60亩,2023年入选国家首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天目湖站是以“水库-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观测的野外台站。

    天目湖站发展目标:构建水库-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多要素长期定位观测网络,深入研究水-碳-氮-磷等关键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揭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水库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研发流域生态优化调控与综合管控技术,打造集观测-研究-示范-转化为一体的湖库流域创新平台。

    科学观测方面,建立了覆盖全流域的“水-土-气-生”多要素综合监测体系,包括坡面水土过程观测系统、气象与大气沉降观测系统、河湖水质水生态观测系统、典型植被碳通量观测系统等,实现了从坡面到河湖、从大气到地表/地下的全过程监测,服务流域治理、修复、保护等国家和地方需求。

    科学研究与技术示范方面,天目湖站重点研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河湖近自然修复、面源污染治理、土地管控、水质目标管理和生态产品交易技术体系,打造饮用水安全、美丽河湖和两山转化实践创新示范基地。相关成果入选全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典案例”、“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和“生态补偿典型案例”,为东南湿润区水库型水源地的高水平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板。

    天目湖站积极推动科教融合与开放交流,已成为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野外实习基地,持续促进水生态管理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正逐步建设成为东南湿润区具有影响力的水库-流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示范推广与决策咨询基地。

(天目湖站站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