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2018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20181128-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2017YFA06052002018年度项目总结交流会在南京召开。项目各参加单位的项目组成员和研究生等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项目负责人沈吉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沈仁芳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汪永进教授、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羊向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汤青副研究员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技处张路处长等相关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 

  沈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代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致辞,感谢专家和领导对项目的关心。随后,沈吉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和预定研究目标,着重指出本次会议是通过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梳理,对照任务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实施以及完成既定目标发挥重要和积极作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汤青副研究员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致辞,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表示肯定,同时建议项目组成员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强调项目各课题协力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开展工作,希望各课题研究能产出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的亮点工作,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汇报阶段由王苏民研究员主持。项目首席科学家沈吉研究员介绍了项目自20177月启动以来的总体执行情况与2019年的工作计划,并作为第三课题负责人汇报了第三课题的工作进展。随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主要研究进展和亮点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等。此外,三个课题的骨干成员杨军研究员、李华博士和陈光杰教授分别汇报了题为“蓝藻水华发生和消退过程中稀有浮游生物的动态与作用”、“长江中下游湖泊浮游生物共性特性、空间差异及演变趋势”和“水文调控驱动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长期模式与影响机理”的特色研究汇报。 

  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项目、各课题和特色研究汇报,围绕项目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总体目标,对项目2018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讨论。专家们首先肯定了项目2018年度所取得的进展,对每个课题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点评,并对各课题成果的进一步的凝练提出了建议。汪永进教授希望项目组能够严格控制生态系统各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工作,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历史和动力学机制。鹿化煜老师表示,该项目后续工作应结合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建立能够反映生态系统整体变化的一个指标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的湖泊管理提供重要参考。羊向东研究员建议项目在下一步研究中明确表征生态系统弹性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准确界定生态系统突变、灾变和临界转换等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最后,专家组组长王苏民研究员总结指出,希望项目各参加单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更为聚焦项目研究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并在后续研究工作中重视开展千年尺度的生态系统变化研究,充分利用和挖掘太湖和东湖近50年来的观测数据和向国家提交重点关注湖泊的相关咨询报告,取得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以满足国家对湖泊生态系统安全的重大需求。 

  随后的会议期间,项目组全体参加人员分别就下一年度的野外考察、操控实验设计、研究进度优化和数据共享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讨论,力争在项目中期考核之前完成项目的各项考核指标,产生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的亮点工作。 

  《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7年度公示立项的24个项目之一,于20177月启动。项目主要目标揭示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弹性损失的过程特征与系统反馈机制,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功能的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湖泊生态安全操作空间,模拟预测未来生态系统变化趋势。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环科院和云南省环科院共同参加,20177月以来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8篇,其中TOP期刊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