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南京地湖所访问联合国环境署并在坦桑尼亚成功举办“湖泊监测与治理”培训会

    2025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代表团赴肯尼亚内罗毕访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双方就湖泊富营养化遥感监测技术展开深度探讨,在全球湖泊生态治理合作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在为期一天的访问交流中,中方代表团系统展示了中国在湖泊富营养化高精度遥感监测领域的创新成果。环境署早期预警与评估司刘健司长高度评价中国湖泊水环境遥感技术的前沿性,指出“这些技术为非洲大型湖泊的生态诊断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等跨境水体的协同治理中具有迫切需求,将极大提升非洲国家履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6)的能力。”本次交流商讨并确定了双方在推进全球尤其是亚非湖泊水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培训、生态治理、报告发布等方面的合作意向,标志着南京地湖所与联合国环境署在跨境湖泊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合作迈向新阶段。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TAFIRI)、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坦桑尼亚姆万扎共同举办湖泊遥感监测与治理培训会。该培训会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基于虚拟星座的亚非湖泊富营养化对比评价、过程回溯与防治策略”,联合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共同支持。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所长Ismael Kimirei、副所长Mary Kishe、坦桑尼亚水利部Frank Balegu博士以及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数据中心主任马荣华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曹辉助理研究员及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姆万扎分中心主任Benedicto Kashindye共同主持,来自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总部、姆万扎分中心、SOTA研究站,以及维多利亚湖流域水务局、坦桑尼亚水利部、肯尼亚海洋和渔业研究所、意大利锡耶纳大学等相关组织和机构共30人参加此次会议。

    在交流讨论环节,Ismael Kimirei所长回顾了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的科技合作历程,其价值在当今环境挑战下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应对湖泊藻华与富营养化问题上,遥感技术与公众参与的潜力令人深有感触。马荣华研究员表示,双方长期围绕东非大湖开展的水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尤其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富营养化进程及藻华爆发的持续监测,为理解这些复杂生态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宏观视野和实时数据。这不仅是深化合作、拓展研究的基石,更是精准评估水安全风险、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科技支撑。Mary Kishe副所长强调了坦桑尼亚水安全基础地位,以及期望通过科技成果输出巩固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遥感监测技术作为“科技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其持续输出与应用深化显得尤为关键。意大利锡耶纳大学Steven Loiselle教授指出,通过培训当地社区、渔民、环保人士成为“公民科学家”,利用简易工具或手机应用参与水质观测(如目视藻华情况、简易透明度测量等),将极大丰富地面验证数据。这种“自下而上”的数据共享模式,不仅能增强地方水环境监测能力,其价值已被国际实践广泛认可,也是未来合作值得大力探索的方向。曹辉助理研究员提及未来在“湖泊流域水安全”方面的合力,其核心之一必然是依托遥感手段构建更强大的藻华预警与富营养化评估体系。

    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副所长Mary Kishe在会议总结中高度评价本次培训交流活动。她表示本次培训十分有意义且富有成效,不仅加强了坦方在关键湖泊环境问题上的科学认知,更促进了中非双方在湖泊科学研究领域的紧密合作。最后,与会者一致认同以此培训会为契机,共同开展亚非湖泊的水质调研与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携手应对区域水环境挑战。